什么是碳源的COD當量?
1.碳源的COD當量是什么?
前段時間有朋友問COD當量是什么?查閱了大量資料,發現目前對碳源的COD當量沒有正式定義,所以根據實際使用習慣做一個總結性定義。碳源的COD當量可以理解為所有單位體積或質量的碳源氧化后所需的氧毫克數、單位mg/L.mg/g或mg/kg。
碳源分為干劑和液體。對于干劑碳源,我們通常根據單位質量計算,通常以克或公斤為單位。例如,1kg干粉葡萄糖的COD當量為1kg,轉換為常用mg的單位為100萬mg/kg。對于液體碳源,該行業以升(L)為單位。許多碳源制造商聲稱,液體碳源的COD當量為數十萬,即1L液體碳源的COD量。我們感覺很好。事實上,它不如98%的葡萄糖COD當量高(密度按1kg/L計算)!
當然,碳源的質量COD當量并不是唯一的評價指標,利用率、性價比、脫氮效率、碳源殘留等都要考慮(如果你以后有時間,你會寫這些指標)。因此,低COD當量不一定是好碳源!例如,乙酸鈉被公認為好碳源,但其干劑的COD當量只有78萬毫克/公斤。許多液體乙酸鈉只有30萬毫克/公斤左右。COD當量無法與葡萄糖相比,價格是葡萄糖的幾倍,但人們確實是比葡萄糖好的碳源!
2.總結碳源投加量計算的思路。
碳源投加計算的思路需要從最深處逐層剝繭來看本質。只要你理解這篇文章,你就不需要閱讀那些所謂的碳源投加計算文章!
1.工藝判斷。
許多朋友對碳源的認知仍處于初學階段。他們只知道CNP比是100:5:1,CN比控制在4-6。然而,這些比例什么時候使用?使用什么過程?我可能分不清楚!因此,首先,我們必須區分我們們是什么過程!除碳?脫氮?除磷?還是脫氮除磷?
如何區分?
很簡單!記住這些判斷點:除碳過程是簡單的曝氣(比如簡單的曝氣池.簡單的MBR.接觸氧化.經典的SBR等。);脫氮是缺氧和好氧的交替(比如AO帶內回流、氧化溝.AAO等)。);除磷是厭氧和好氧的交替(AO沒有內回流.AAO.氧化溝等)。);脫氮除磷是經歷厭氧.缺氧.好氧環境的交替(AAO.氧化溝等)。
脫氮工藝碳源必須加入缺氧池進口,除磷工藝碳源必須加入厭氧池進口!脫氮除磷工藝可分布!
為什么要在除碳過程中添加碳源?
這里必須有幾句冗長的話,或者在理解計算后會有問題,除碳過程不僅除了COD,而且還協同除氮除磷,就像作者雖然看起來很英俊,事實上,心也很美麗!因此,在除碳過程中,您只需要負責匹配這些營養比例。本文為碳源添加,設置N.TP充足,但在正常情況下,TP往往太多,事實上,TP的值不匹配,這應該注意!
2.營養比例的選擇。
區分自己是什么工藝后,就要選擇營養比例了!
除碳工藝:CNP比100:5:1。
脫氮工藝:CN比4-6,中間值5。
除磷工藝:CP比15:1。
3.碳的數值選擇。
許多同行對使用COD或BOD進行碳源計算感到困惑。他們個人的想法是在項目中使用COD計算,這樣就有一個余量緩沖,以免過度添加碳源。既然一切都是為了實際服務,在任何情況下選擇COD都不會錯!
所以,選擇COD還是BOD?
COD!
4.氮的數值選擇。
大多數小伙伴無法區分氮的數值選擇,經常忽略這一點!
記住一點!
除碳過程選擇TKN(凱氏氮、氨氮+有機氮值),但對于市政污水,沒有工業廢水混合,有機氮很少,可以直接使用氨氮,無論如何,你自己的水有有機氮清楚,判斷!
脫氮工藝選擇TN(總氮、氨氮+硝氮+有機氮值),為什么除碳工藝沒有硝氮,這里清楚,你可以記住,由于簡單的除碳工藝,微生物不能使用硝氮代謝(合成+分解)只能使用氨氮,硝氮脫氮工藝的反硝化階段是必要的電子受體(氫)!
5.磷的數值選擇。
沒什么好說的,值多少就是多少!不過我之前說過TP一般過量,這個值不用!
6.單位轉換。
對于碳源的計算,我一直強調這實際上是單位的轉換,這一步,很多朋友會計算錯誤,這是對高中物理知識的考驗。
然而,作者寫下了轉換過程,記住這個比例后就不會出錯了。
1PPM=1mg/L=1g/m^3=0.001kg/m^3。
7.通用公式。
通常碳源添加公式不詳細、不統一,本文給您統一:
1.除碳工藝:
X=進水量*(20*N差1-C差)/碳源COD當量。
其中:
X-除碳工藝碳源投加量。
N差1-進水氨氮(或TKN)-排放所需氨氮。
C差-進水COD-出水COD。
2.脫氮工藝:
Y=進水量*(5*N差2-C差)/碳源COD當量。
其中:
Y-脫氮工藝碳源加量。
N差2-進水TN-排放要求TN。
C差-進水COD-出水COD。
3.除磷工藝:
Z=進水量*(15*TP差-C差)/碳源COD當量。
其中:
Z-除磷工藝碳源投加量。
TP差-進水TP-排放要求TP。
C差-進水COD-出水COD。
4.脫氮除磷工藝:
W=進水量*(5*N差2+15*TP差-C差)/碳源COD當量。
其中:
加入W-脫氮除磷工藝碳源。
N差2-進水TN-排放要求TN。
TP差-進水TP-排放要求TP。
C差-進水COD-出水COD。